首页 > 民俗文化 > 小车会

民俗文化

邮箱:liuminyingwqj@sohu.com

电话:010-80266003 / 80266005 / 13661047967

中国农村经济的传奇人物——张占林
2012-08-20 浏览量

 "赵县留民窦,生产最落后

  春天白茫茫,夏天水汪汪,秋后不打粮
  春熬硝,夏打草,冬天还是破棉袄
  吃粮靠返销,花钱靠贷款”……
  1969年张占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上留民营村支部书记,当时村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,车道沟、泥土路,柴草垛、土坯房,林树枯不成行,羊肠小道不通畅,亲朋好友一年都不走一趟。
  土地低洼盐碱易涝,种旱田粮食产量难以保证,张占林与村干部们商定:以水压碱种水田。水田需要平坦的地势,而留民营的土地高低不平,地势高度最大相差近2米,当务之急是平整土地。
  为此,张占林上任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出了大干一千天,苦战70年,粮食要翻番,经济要改变……”的口号。缺少机械,他就带领大家用铁锹挖,用土筐提,用扁担挑……没日没夜地干活,张占林的后脖子上长了一个鸡蛋大的疖子。
  张占林拼命三郎的精神激励着村民们,村民们共同努力,粮食产量越来越高,到1975年留民营的粮食产量就过了长江”(即达到了长江以南亩产超400公斤的标准),当年留民营上交粮食50万公斤,一个村就相当于一个公社上交的量。
  种菜能手张朝林说:老书记农活干得最好,他耪的地一棵杂草也没有,他备的垄笔直一条线,谁都服气。并且他整天长在地里,总不闲着,别人天刚亮就到地里去干活了,那时老书记早把全村的地转完一遍了,哪儿的地什么样全装在他心里。
  张占林常说:要想让村民跟着你干,很简单,社员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,干部看支部,你必须干在前头,要比别人干得多才行。
  1970年大旱,为保证水稻收成,张占林组织村民用借来的大锅椎捻井,大锅椎直径1米多,呈圆锥型,有几百斤重。68人像推磨一样不停地推动其向下旋转,同时不断地将旋出的土提到地面上来。
  那时地下水位比较高,打到地下五六米就渗水,到二十米深左右就可以下管了,打一口井需要六七天时间,但这六七天中大锅椎必须24小时一刻也不能停,否则渗出的水就会将松软的井壁泡塌,前功尽弃。只有在挖够深度后马上将村里自制的酥堂管”(一种管壁能渗水的直径近一米的水泥管)从井底一直下到地面,再将管壁外与土井之间的空间用土填实,才算大功告成。
  张占林和村民一起轮换着推磨、吃饭、睡觉……两个大锅椎同时不间断地作业。张占林身先士卒,七天七夜不回家,饿了吃口干粮,渴了喝口井水,困了在大树下铺点稻草就睡,醒了继续干活。一个星期后,十八口井打好了,旱情得到了缓解。
  张占林是一个非常有远见、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。 从上任起村党支部就搞起了一个个五年计划,至今没有一个计划不是提前实现的。
  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了吃饭问题,从糠菜半年粮到产粮大户;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全村进行新村规划”---即使现在来看,规划也是十分科学、合理的。修路挖渠,植树造林,划分生产、生活区域,提出田成方、渠成网,树成行,家家住上排子房(砖瓦房)、澡堂食堂大礼堂,村里烧砖、出料、出工,前三年就为全村所有家庭盖上了成排的砖瓦房,新建了80多平方米的公共澡堂和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礼堂,挖深井使全村喝上了自来水,这在当时的农村是绝无仅有的。到了第三个五年计划,留民营村民就过上了点灯不用油,做饭不发愁,洗澡不出院儿,看戏在炕头小康生活了。家家有沼气池,煮饭点灯用沼气,家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,村里补助给每家都买了一台电视机,出钱为每家买了一台电风扇……北京第一个新能源村电视机村电风扇村洗衣机村柏油路村”……都最早出现在留民营。
  老书记最大的贡献就是带领大家搞起了生态农业。上世纪70年代中期,刚刚带领留民营村成为产粮大户的张占林又提出新的想法:我们应该利用村边烧砖时留下的大坑建养鱼池。
  没有养过鱼,这样投资保险吗,搞不好,会不会抓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呀?刚刚走出贫困的村民心存疑虑。打鱼摸虾,耽误庄稼,古话都这么说,农民还得靠种地才是正路。有人思想不通。
  要想致富,光靠种地是不行的,必须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发展。多次到市、区畜牧局取经的张占林耐心地给大家做思想工作,我已经多次问过专家了,养鱼并不难,像我们科学种田一样,科学养鱼,还有专家随时指导,没问题的。咱农民要想干大事业,必须要有勇气,不能缩手缩脚……”一番话说得大家直点头。
  于是,铁锹挖、牲口拉,很快,在张占林的带领下,面积达20亩水面的三个鱼塘挖好了。上层养罗非鱼、中间养草鱼、下层养鲤鱼……在专家的指导下,留民营搞起了科学的分层养鱼。在大伙的精心养育下,1976年,第一批成鱼可以收获了。说到当时收鱼、卖鱼的情景,张老记忆犹新:我们在车厢里支起塑料布,灌上水,把活鱼拉到县里去卖,当时卖活鱼的非常少,活鱼的价格要高出死鱼一倍呢。当年,鱼塘产鱼二三万斤,给留民营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。那时大兴县只有三个村有汽车,而留民营村就有三辆。
  留民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,新的矛盾出现了,锅上不愁锅下愁,煮饭缺柴烧,而且厕所环境不好,粪堆到处都是,每到夏天,苍蝇蚊虫横行。
  市沼气办正在附近村搞试验。有人透露消息道,搞沼气池优点可多了,既可以用沼气煮饭点灯,又可改变环境卫生……”“这个办法好!张占林一下相中了这个主意。
  为了统一思想,这回他带领干部们集体到农展馆参观学习,请来了市沼气办技术人员实际指导,村干部又自费在家中建沼气池搞试验,建成了以沼气为中心的家庭生态小循环系统:沼气池上面建鸡舍和猪圈,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,产出沼气煮饭烧水,沼气渣作为农田有机肥料和鱼池饲料,一个有机质的小循环系统就形成了,几乎没有什么损耗,更没有污染……
  到1982年,全村168户家家都建了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,家家都有一个家庭生态小循环系统1992年和1996年,村里又分别建起了一个高温沼气发酵池和一个中温沼气发酵池,每年可产沼气30万立方米,通过地下管道可以一年四季为全村农户及集体食堂提供清洁能源,还可以取暖发电,完全替代了家庭沼气池。
  小村何以世界闻?如今,有着中国第一生态村的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,年产值1.5亿元,人均年收入近万元,家家装了空调,成排的小楼开门迎客,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指导,20多年来有来自世界上1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来宾和游人300余万人次到此考察参观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想到的,你们做到了

老书记的荣誉也是挂满胸前:1985年,全国劳动模范;1985年,北京市特级劳动模范;1987年,全球环境保护先进个人;1988年,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;1989年,全国劳动模范;1989年,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;1992年,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;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
 "赵县留民窦,生产最落后

  春天白茫茫,夏天水汪汪,秋后不打粮
  春熬硝,夏打草,冬天还是破棉袄
  吃粮靠返销,花钱靠贷款”……
  1969年张占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上留民营村支部书记,当时村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,车道沟、泥土路,柴草垛、土坯房,林树枯不成行,羊肠小道不通畅,亲朋好友一年都不走一趟。
  土地低洼盐碱易涝,种旱田粮食产量难以保证,张占林与村干部们商定:以水压碱种水田。水田需要平坦的地势,而留民营的土地高低不平,地势高度最大相差近2米,当务之急是平整土地。
  为此,张占林上任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出了大干一千天,苦战70年,粮食要翻番,经济要改变……”的口号。缺少机械,他就带领大家用铁锹挖,用土筐提,用扁担挑……没日没夜地干活,张占林的后脖子上长了一个鸡蛋大的疖子。
  张占林拼命三郎的精神激励着村民们,村民们共同努力,粮食产量越来越高,到1975年留民营的粮食产量就过了长江”(即达到了长江以南亩产超400公斤的标准),当年留民营上交粮食50万公斤,一个村就相当于一个公社上交的量。
  种菜能手张朝林说:老书记农活干得最好,他耪的地一棵杂草也没有,他备的垄笔直一条线,谁都服气。并且他整天长在地里,总不闲着,别人天刚亮就到地里去干活了,那时老书记早把全村的地转完一遍了,哪儿的地什么样全装在他心里。
  张占林常说:要想让村民跟着你干,很简单,社员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,干部看支部,你必须干在前头,要比别人干得多才行。
  1970年大旱,为保证水稻收成,张占林组织村民用借来的大锅椎捻井,大锅椎直径1米多,呈圆锥型,有几百斤重。68人像推磨一样不停地推动其向下旋转,同时不断地将旋出的土提到地面上来。
  那时地下水位比较高,打到地下五六米就渗水,到二十米深左右就可以下管了,打一口井需要六七天时间,但这六七天中大锅椎必须24小时一刻也不能停,否则渗出的水就会将松软的井壁泡塌,前功尽弃。只有在挖够深度后马上将村里自制的酥堂管”(一种管壁能渗水的直径近一米的水泥管)从井底一直下到地面,再将管壁外与土井之间的空间用土填实,才算大功告成。
  张占林和村民一起轮换着推磨、吃饭、睡觉……两个大锅椎同时不间断地作业。张占林身先士卒,七天七夜不回家,饿了吃口干粮,渴了喝口井水,困了在大树下铺点稻草就睡,醒了继续干活。一个星期后,十八口井打好了,旱情得到了缓解。
  张占林是一个非常有远见、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。 从上任起村党支部就搞起了一个个五年计划,至今没有一个计划不是提前实现的。
  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了吃饭问题,从糠菜半年粮到产粮大户;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全村进行新村规划”---即使现在来看,规划也是十分科学、合理的。修路挖渠,植树造林,划分生产、生活区域,提出田成方、渠成网,树成行,家家住上排子房(砖瓦房)、澡堂食堂大礼堂,村里烧砖、出料、出工,前三年就为全村所有家庭盖上了成排的砖瓦房,新建了80多平方米的公共澡堂和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礼堂,挖深井使全村喝上了自来水,这在当时的农村是绝无仅有的。到了第三个五年计划,留民营村民就过上了点灯不用油,做饭不发愁,洗澡不出院儿,看戏在炕头小康生活了。家家有沼气池,煮饭点灯用沼气,家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,村里补助给每家都买了一台电视机,出钱为每家买了一台电风扇……北京第一个新能源村电视机村电风扇村洗衣机村柏油路村”……都最早出现在留民营。
  老书记最大的贡献就是带领大家搞起了生态农业。上世纪70年代中期,刚刚带领留民营村成为产粮大户的张占林又提出新的想法:我们应该利用村边烧砖时留下的大坑建养鱼池。
  没有养过鱼,这样投资保险吗,搞不好,会不会抓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呀?刚刚走出贫困的村民心存疑虑。打鱼摸虾,耽误庄稼,古话都这么说,农民还得靠种地才是正路。有人思想不通。
  要想致富,光靠种地是不行的,必须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发展。多次到市、区畜牧局取经的张占林耐心地给大家做思想工作,我已经多次问过专家了,养鱼并不难,像我们科学种田一样,科学养鱼,还有专家随时指导,没问题的。咱农民要想干大事业,必须要有勇气,不能缩手缩脚……”一番话说得大家直点头。
  于是,铁锹挖、牲口拉,很快,在张占林的带领下,面积达20亩水面的三个鱼塘挖好了。上层养罗非鱼、中间养草鱼、下层养鲤鱼……在专家的指导下,留民营搞起了科学的分层养鱼。在大伙的精心养育下,1976年,第一批成鱼可以收获了。说到当时收鱼、卖鱼的情景,张老记忆犹新:我们在车厢里支起塑料布,灌上水,把活鱼拉到县里去卖,当时卖活鱼的非常少,活鱼的价格要高出死鱼一倍呢。当年,鱼塘产鱼二三万斤,给留民营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。那时大兴县只有三个村有汽车,而留民营村就有三辆。
  留民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,新的矛盾出现了,锅上不愁锅下愁,煮饭缺柴烧,而且厕所环境不好,粪堆到处都是,每到夏天,苍蝇蚊虫横行。
  市沼气办正在附近村搞试验。有人透露消息道,搞沼气池优点可多了,既可以用沼气煮饭点灯,又可改变环境卫生……”“这个办法好!张占林一下相中了这个主意。
  为了统一思想,这回他带领干部们集体到农展馆参观学习,请来了市沼气办技术人员实际指导,村干部又自费在家中建沼气池搞试验,建成了以沼气为中心的家庭生态小循环系统:沼气池上面建鸡舍和猪圈,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,产出沼气煮饭烧水,沼气渣作为农田有机肥料和鱼池饲料,一个有机质的小循环系统就形成了,几乎没有什么损耗,更没有污染……
  到1982年,全村168户家家都建了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,家家都有一个家庭生态小循环系统1992年和1996年,村里又分别建起了一个高温沼气发酵池和一个中温沼气发酵池,每年可产沼气30万立方米,通过地下管道可以一年四季为全村农户及集体食堂提供清洁能源,还可以取暖发电,完全替代了家庭沼气池。
  小村何以世界闻?如今,有着中国第一生态村的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,年产值1.5亿元,人均年收入近万元,家家装了空调,成排的小楼开门迎客,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指导,20多年来有来自世界上1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来宾和游人300余万人次到此考察参观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想到的,你们做到了

老书记的荣誉也是挂满胸前:1985年,全国劳动模范;1985年,北京市特级劳动模范;1987年,全球环境保护先进个人;1988年,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;1989年,全国劳动模范;1989年,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;1992年,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;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全国人大代表。